“老板有没有新上海滩,国荣华仔演的。”
“有的,小西给咱哥找碟。”
“老板我要周星星的食神。”
“好嘞,小西给咱姐找碟。”
“老板俺买本歌碟,得有懂你和心太软。”
“有有有,都有。”
“老板便宜点,13中不中,俺几个要的多。”
“13不中,最低14不能再低了。”
小摊被人围满,有穿西装的大哥,有穿牛仔裤的小妹,还有几个扛包的民工大哥。
90年代的人没有房贷压力,工资虽然不高消费欲望却很疯狂。
不管城市还是农村,影碟机都是新人结婚的标配家电。
再加上互联网没有普及,影视、流行音乐就是最主流的娱乐渠道。
李林的影碟看包装高大上,本身又是个穿越人士,电影剧情、演员轶事都能说个大概。
人帅嘴甜幽默,用表格和清单分类管理碟片节省找货的时间,生意也就做开了。
世人都有凑热闹的嗜好,吃饭会选择人多的饭馆,买东西也会去人多的摊位。
小摊被围的水泄不通,哥俩忙的不可开交,李林负责接客收钱,李西统负责找货打包。
“小林哥你看看,咱二叔要的是不是这张蝶,我就认识个中字儿。”
“是,碟中谍仨字你就认识个中,你真中!”
李西把碟装进塑料袋说:“二叔,这是好菜坞大片儿,打的可性,您拿好。”
“是好莱坞,哈哈。”眼镜大叔把14块钱给李西统,拿着影碟笑眯眯的走了。
李西统把钱交给李林,继续蹲地摊上找碟。
李林有些头疼,让一个小学上了10年的憨货认识碟、谍、莱……确实有点强人所难。
决定卖完货回老家待几天,找俩认字多的死党入伙,先建好团队再去深城进货。
李林这边忙的要死,其余影碟贩子却闲得蛋疼,冷冷清清的被无情碾压了。
首先他们的货卖相不好,其次他们不了解手里的货。
百十张影碟他们不可能每本都看,当然也舍不得看,一开包就是二手货。
也不会用21世纪的报表统筹管理,有客户想买润发的英雄本色,小贩在货箱里扒5分钟没找到,客户扭头就走换下一家。
小贩们各种羡慕嫉妒恨,有的咬牙切齿,有的面露凶光,暗暗下决心要收拾某人。
等人群渐渐散去,李林的货也卖的差不多了,带出来100张货就剩5本戏曲碟。
戏碟的受众是中老年人,普通老人手里也没多少零花钱,所以确实不好卖。
还有一套香帅传奇,全集44张光盘至少得卖年郑城平均工资才435元。
李林决定去影吧碰碰运气,影吧是90年代的城镇特色店铺,是专门供人看电影的场所。
把网吧里的电脑换成电视机、影碟机,看张碟2元或者1小时1元,就是所谓的影吧。
下午5点左右李林收摊会旅馆,隔壁的小贩们瞬间来了精神,心说这俩瘟神终于滚蛋啦,俺们终于能开张啦。
“小伙子先别收摊,听个伙计说你有戏碟。”
说话的是个胖老头,身穿背心大裤衩,脚踩人字拖,手里摇着芭蕉扇像赤脚大仙。